close

佛說:「慈能予樂,悲能拔苦。」
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啟示...
很深的感受...
怎麼覺得最近很容易對很多事情有體悟
難道這是秋天帶來的副作用嗎?!
ㄏㄏ




【 惟覺談禪 】:如何過知足常樂的人生?
佛說:「慈能予樂,悲能拔苦。」請示老和尚,如何在平時長養慈悲心?如何過知足常樂的人生?

老和尚開示:
  人若是不知足則處處是煩惱,知足則常樂。知足常樂,對人生有正面的影響。佛經說:
知足之人,就像在天上享天福般的快樂;不知足的人,如同處在地獄當中。事實上也是如此,
知足才會快樂,知足才會平靜;不知足的人,貪得無厭,得不到就苦惱、憂憤、乃至憎恨、
不擇手段,造作惡因,真正是如同處在地獄。

  有知足常樂的心,才能做到敬業樂群。一件事情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,而是很多人的協助。
佛經說: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檢討反省;這說明了知足常樂的正面意義。
知足的人做任何事就會愉快、很有精神,不知足的人會怪東、怪西,怪這、怪那,
事業失敗了,怪社會制度不好,怪朋友不幫忙。知足才會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用這種心生活,
人生才會充滿希望,充滿快樂。

  一般人,有了十萬就想百萬,有了百萬就想千萬,總是這山望到那山高,
產生煩惱與壓力,在這種心態當中惡性循環,越來越煩惱,始終活在不安定的狀況下。
如果換個角度,以知足感恩的心來想:「這份工作得來不易,是社會上種種的因緣與助力,
才有這個工作機會。」就會把握當下的因緣認真工作。真心的珍惜與尊重工作是「敬業」
;對社會、人群與工作夥伴存著感恩的心是「樂群」;用這種心態去面對人生,隨時都會感到愉快與滿足。

  佛法講: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。」就是說我們要知恩、感恩、報恩。報父母、
師長、社會和國家的恩。因為,從我們出生到成長,各個階段的學業、事業,
都是由他們所成就的。出生、成長,是仰賴父母的生育、養育與照顧;求學階段,
師長給予我們指導與教誨,使我們有謀生的知識與技能;社會、國家,給我們工作和安定;
士、農、工、商,各階層的大眾分工合作,各司其職;如果沒有這些助緣,即使有錢財,
基本的生活也會有困難,事業更不可能成就。社會大眾對我們都有直接與間接的幫助,
所以我們要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這才是一種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al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